溪湖区采取多种举措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新发现红石砬子炮兵阵地文物、对17处明长城省级文物核定了文物本体边界……自今年4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溪湖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落实普查责任,创新普查方式,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溪湖区是我市唯一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区。为了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区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发动村网格员等熟悉村情地况的人员广泛征集文物线索;另一方面,联络村屯居民通过口述调查的方式,提高群众对文物普查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在信息采集方面,普查队员们严格按照“四普”要求,对每一处文物进行了详细登记,从名称、位置、级别、年代等基本信息,到文物本体边界坐标测点、位置图、文物照片等详细资料,都逐一进行了采集和整理。
随着“四普”工作的深入推进,溪湖区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东风红石砬子,通过普查发现的红石砬子炮兵阵地作为新发现文物被列入“四普”普查系统。17处明长城省级文物遗址分布在张其寨、歪头山、石桥子、火连寨、东风,文物工作人员核定了文物本体边界,为进一步加大长城文物保护力度打下了基础。同时,溪湖区普查队制作了文物标识牌,注明文物名称和“四普文物公告”,并将标识牌扛到山脊障城城墙、烽火台处设立,起到宣传警示作用。
截至目前,溪湖区文物工作者对战国至汉代太子河畔本溪湖先民生活遗址和北沙河畔石桥子柜子山先民生活遗址、隋唐时期古代山城、明代辽东长城、清代贵族墓葬(镶白旗旗主杜度墓、黑龙江将军墓等)、清末日俄战争战壕和本溪湖工业遗产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和信息采集工作。在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溪湖区文物工作者用脚步丈量着历史的长河,用双手描绘着未来的蓝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